Line FB
「清明」的節氣養生法-黃帝內經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清明」的節氣養生法-黃帝內經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清明當防高血壓
  
  (國曆4月4~5日)
  
  桐始華田鼠化為虹始見
  
  【宜】保暖,戶外運動
  
  【忌】辛辣、甜膩性食物,“發物”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農歷書曰:“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
  
  清明時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作為中國人更是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民間還把清明稱為“寒食節”,也就是在清明這一天,有不動灶火,忌食熱食,否則要遭到神的懲罰的說法。
  
  從養生來講,清明時期,人體肌膚腠理舒展,五髒六腑因內外清氣而潤濡,人們宜多到戶外運動,如晨運、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運動量。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此時,各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復發,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發物”。
  
  同時,此節氣中不可對肝髒進補。按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而心髒在此節氣中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對此要高度重視。
  
  陽春三月好踏青,過敏也來湊熱鬧
  
  陽春三月,氣溫逐漸升高,郊外的桃花、野花等眾多花卉開始綻放自己的姿容,此時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郊外踏青,盡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既能愉悅心身,又能強健體魄,真是愜意之極。但在享受自然春光的同時,有些人卻出現鼻子裡奇癢難忍,接二連三地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性鼻炎症狀,給本來陽光的心情大打折扣。有些人認為,過敏性鼻炎的罪魁禍首是四處飛揚的花粉,但中醫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
  
  中醫認為,鼻炎多是由於肺氣不足,肺內的寒氣排不出來所導致的。由於肺開竅於鼻,氣機不暢就會使鼻竅不通鼻塞頭痛。因肺金生腎水,腎髒能夠直接感受到肺內的寒暖,並且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是人體冷熱調節的關鍵,所以出現了肺寒症狀,如果是腎髒陽氣虛弱之人就不會打很多噴嚏,而是鼻塞嚴重流涕,如果腎髒陽氣尚可,才會噴嚏連天。肺氣虛往往跟脾髒虛有關,因為脾土為肺金的母親,母親身體不好,生出來的孩子自然虛弱,所以脾肺都虛弱的人,就會出現鼻炎、過敏的症狀了。
  
  這樣看來,鼻炎跟肺內有寒有關,所以關鍵在於祛寒。怎麼祛寒呢?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就是按摩神闕穴。神闕穴就是我們的肚臍眼,按摩時先將雙手搓熱,稍稍用力順時針按摩50次,再用手逆時針按摩50次就可以了。《醫學源始》上說:“人之始生先於臍與命門,故為十二經脈之始生,五髒六腑之成形故也。”中醫上講任脈、沖脈、督脈均起於小腹內的胞宮之中,所以又被稱為“一源三岐”,三者經脈相通。而神闕穴又是任脈的一個要穴和沖脈的循行必經之地,是經氣的匯海,無論是五髒六腑、四肢百骸還是五官九竅、皮肉筋骨都與神闕穴相通聯。所以按摩神闕穴,不僅對於過敏性鼻炎,對於關節炎、中風、水腫、蕁麻疹等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另外,我們還可采用中藥——鵝不食草進行調養。中醫古籍中說:“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息肉。”它常被用來治療感冒、鼻塞不通、鼻息肉、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瘧疾等病症。
  
  據說以前有個小孩很小就患有鼻炎,但是因為家中太窮,靠賣家中養的幾只鵝下的蛋為生。所以根本就沒有錢治療,所以經常鼻塞流涕,弄得渾身髒兮兮的。小孩童年的樂趣就是每天“放鵝”。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樣趕著鵝出去覓食。幾只鵝好像餓壞了似地,見到草就吃。但細心的小孩發現,有一種草鵝卻不願吃。小孩覺得很奇怪就拔了一顆拿在手中聞了聞。這一聞不打緊,噴嚏接二連三地來了。打完噴嚏,小孩覺得鼻子竟然能通氣了。他就拔了一些回家經常聞,後來鼻炎竟然完全好了。經過口口相傳,許多患有鼻炎的人都會用這種草來治療。因為鵝不吃這種草,所以人們索性叫它“鵝不食草”。
  
  具體做法是很簡單的:選新鮮的鵝不食草15克清洗干淨後,放入藥罐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煎汁。煎成後取湯汁滴入鼻腔中各4~5滴,同時將剩下的湯水直接飲用即可。經常飲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將湯汁滴入鼻腔時,會噴嚏不斷,這是排寒的現象,您無須擔心。
  
  當然,預防重於治療。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免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是,在日常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蔥、大蒜、洋蔥、生姜、紫蘇等。避免食用蝦蟹等寒涼食物,更不要喝冰激凌、冷飲和冰鎮飲料。如果食用螃蟹引發過敏,可通過吃紫蘇來化解。此外,飲花茶不僅能促進陽氣生發,同時也不失為一種散發體內寒氣的好方法。像茉莉花茶能“去寒邪、助理郁”,是春季飲茶之上品。春困發作時喝上一杯茉莉花茶,不僅能健脾安神,還能提神醒腦,讓人有種神清氣爽之感。
  
  二是,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不給寒氣偷襲人體的機會。刮風天氣盡量減少外出,如出外踏青時最好戴上一個干淨的口罩,以防花粉、化學粉塵等刺激物進入口鼻。同時,家中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被褥也要經常換洗,防止塵螨等滋生。

 

清明高血壓復發,調暢肝髒可減壓
  
  中醫認為“春氣者,諸病在頭。”一到春季,許多人會出現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等不適症狀。這是怎麼回事呢?事實上,這是因為血壓升高而引起的。在五行中,春屬木,與人體的肝髒相對應。肝主疏洩,春季是肝氣向外舒展的季節。而肝髒的主要功能是調節全身的氣血運行,如果肝氣郁結無法向外舒發,就像一個悶壺一樣一直這麼燒著,人體氣血運行便會出現紊亂的現象,進而誘發高血壓等疾病。如果血壓反復升高還會有中風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
  
  所以,您可千萬不能大意。想要防止高血壓的產生,就需要護理肝髒,條暢肝陽。怎麼調呢?眼下正是吃野菜的好時機,吃薺菜便是一個養肝降血壓的好辦法。
  
  薺菜是清明時期的一種時令野菜。對於薺菜的美味,早在《詩經》上就有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到了宋朝時,薺菜的美味受到眾人的追捧。北宋蘇東坡十分寵愛薺菜,他稱贊薺菜是“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南宋陸游贊美薺菜道:“殘雪初消薺菜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他將薺菜和羔羊等相媲美,甚至還曾因為“春秋薺香忽忘歸”。不止是尋常百姓,宮廷中也是毫不落後這一飲食習俗。《玉壺清話》中說,宋太宗趙匡義問大臣蘇易簡:“食物稱珍,何物為最?”,易簡答道:“臣聞物無定味,適口者珍。臣止知薺汁為美。”清朝時,畫家鄭板橋也說道,“三春薺菜饒有味”。
  
  薺菜不僅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它的藥用價值也是十分廣泛的,被譽為是“菜中甘草”。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肺經,有涼肝明目、利濕通淋、降壓止血的功效。
  
  薺菜的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民間流行在農歷三月初三這天,吃薺菜煮雞蛋,正所謂“三月三,薺菜賽靈丹”。薺菜還可以和芹菜一起煎湯,或切碎後直接泡茶,或涼拌、熬粥、炒菜、包餃子等,得看您自己的選擇了。但不論何種做法,都是望之色澤誘人、食之味道鮮美,並且還能養護肝髒、降低血壓。
  
  除了吃薺菜,按摩腳底下的湧泉穴也是降低血壓的好方法。湧泉穴是人體中最低的穴位,位於腳板前部凹陷處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它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是腎經的井穴,位於心腎兩經相交的地方。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的樹木想要長勢旺盛,必然要有雨水的澆灌,中醫五行上說,肝木只有在腎水的滋養下才能正常生發,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腎陰不足,也就會引起肝陰不足,腎髒精氣不足,肝髒也就會受到損害。湧泉穴位於腎經上,能治療腎病和經脈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與腎相關的肝、脾、肺、心等髒腑病症。
  
  按摩湧泉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用指腹在穴位上輕推,也可以是直接在穴位上輕揉,還可以用整個手掌在穴位上擦。按摩時一定要注意用力要輕,每次四五分鍾,稍有感覺就可以了。最好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湧泉穴,按摩內腕橫紋上三指寬中央處的內關穴、內踝突上3寸的三陰交穴、腦後的風池穴、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裡等穴位也是降壓的好方法。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保持心情舒暢。《黃帝內經》上記載,“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所以,要學會制怒,保持心態平和,使肝火熄滅,肝氣順暢。
  
  其次,應進行適量的運動。春季萬物萌發,是體育鍛煉的黃金時期。您可以多開展一些戶外活動,選擇動作輕柔的運動方式,像散步、太極拳等,也可以多去野外放風箏、踏青等。這樣做不僅能使您身體吐故納新、氣血順暢,還能幫您消除抑郁,舒暢心情。
  
  此外,風邪侵襲也會引發高血壓,所以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脫下棉衣。
  
  “女人味”上身,提醒您該清熱去火了
  
  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獨特的女人味,收獲眾多的目光。然而有一種“女人味”可不是女人所想要的,那就是來自下身的味道。在春季,許多女性在享受明媚春光的同時,會發現自己不僅口苦嘴干、全身乏力,下體還會出現陰部瘙癢、白帶增多偶爾還帶有血絲的現象,甚至還有一股濃濃的腥臭味相伴隨。這些婦科疾病,會讓周圍的人時刻感知她的“女人味”,從而拒之於千裡之外。
  
  這是陰道炎的症狀。陰道炎是一種典型的婦科疾病。有些女性認為這是一種很隱私的病,而且不同於五髒六腑等較嚴重的病,所以不太在意。其實不然,這種症狀若長期不管不顧,極易引發盆腔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疾病。所以,對於這種婦科疾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在春季,陰道炎疾病往往容易復發,為什麼呢?
  
  中醫認為這是肝經郁熱引起的。我們知道肝喜歡疏洩,如果肝氣長期郁結便會在體內生火。而肝木易克脾土,肝火旺盛必然會使脾胃的功能受損。脾胃受損,水濕便在體內停留。當水濕與內火相斗爭時,便會沿著肝經往下走,而足厥陰肝經正好往下繞經陰部,那麼濕熱必定沿著肝經直犯陰部,於是就給許多細菌、病蟲等提供了棲息的場所,上述症狀也就產生了。所以,想要這些特殊的“女人味”離您遠遠地,主要還在於熄滅肝火、消除內熱,同時要殺蟲止癢。

 

  我們這有一個很好的方子可以提供給您,您不妨試試。
  
  將鮮雞冠花600克清洗干淨,加水適量煎煮,每20分鍾添水再煎,一共煎3次後再用小火慢慢熬,等到水汁變少快干鍋時加入鮮藕汁500克,再煮幾分鍾後就可以關火了。然後調入白糖粉攪拌均勻,再曬干,碾成粉末,放入干淨的容器中。服用時,用沸水沖開,每天早晚3次服用,每次服用10克。長期堅持能清熱利濕,殺菌止癢、收澀止帶。
  
  雞冠花味甘性涼,入肝、大腸經,常用於治療赤白帶下、崩漏、便血等。許多治療婦科炎症的藥丸、洗液的成分中都含有雞冠花。而蓮藕,《本草綱目》中稱其為“靈根”,性寒涼,有健脾益胃、清熱養陰、涼血行瘀等功效。一般婦女在產後應忌吃生冷的食物,但因藕是消瘀的良藥,所以一般不忌食。蓮藕搾成汁,營養非但不會流失,還更容易消化。雞冠花收澀止帶,藕汁清熱養陰,“雙劍合璧”,自然會婦科疾病斬殺於無形。
  
  除此之外,穴位的按摩也是治療陰道炎症的好幫手。您可以動動手,按摩一些隱白穴。隱白穴位於大腳趾內側趾甲角旁月1毫米的地方,它是足太陰脾經的起點,脾經失調,必然會有失運化,所以,平時您可以多按按隱白穴,出現酸重感就可以停止了,能減輕陰道炎等婦科疾病。曾有老中醫用針刺隱白穴的方式,治愈了多名患有白帶異常的女子,您可以一試。
  
  當然,按摩神闕穴、三陰交穴、關元穴、氣海穴、太沖穴等能收到同樣好的效果。
  
  另外,在日常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吃辛辣、甜膩食物,像黃魚、帶魚、蝦、蟹等海產品會助長體內濕熱,加重瘙癢,所以要忌食。多吃能利濕的食物,如冬瓜、紅豆、扁豆等,有利於本病的早日康復。當然,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工作,勤換內褲也相當重要。盡量穿通風透氣的棉質衣褲,而不要為了美麗將自己裹得緊緊的。
  
  春來困不醒,提神有妙招
  
  您知道,戲劇《牡丹亭》中杜麗娘和柳夢梅是怎麼相遇的嗎?您知道,大觀園中賈寶玉何以能夢游太虛幻境嗎?這都全靠春困牽線搭橋。杜麗娘和柳夢梅的首次相遇是因為杜麗娘春季游園時犯了春困,於是他們在夢中結緣,最終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而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也是因為春困而在秦可卿的房內休息才有了這一段神奇的經歷。曹雪芹在這一章的前面,用了這樣一首詩作為題詞:“春困葳蕤擁繡衿,恍隨仙子別紅塵。問誰幻入華胥境,千古風流造孽人。”
  
  這只是書本中的描述,現實中犯春困可沒有這麼美的事,反而是常常耽誤我們的學習或工作,而對駕駛員等特殊職業的人來說,小小的春困更是關乎生命安危。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春困能如此輕易地攻破身體防線打倒我們呢?
  
  有些人認為,春困是睡眠不足的緣故,只要多睡覺就可以了。但事實上,“春困”和睡眠時間並沒有多大聯系,單純地靠增加睡眠來消除春困是難以奏效的。一般情況下,成人每天睡7~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過多的睡眠反倒會讓人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同時還可能出現記憶力減弱、健忘的現象,嚴重的還會直接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事實上,從中醫上來說,這是由人體的肝氣和脾濕兩者聯手造成的。春季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會導致脾胃虛弱。同時春季時常“雨紛紛”,空氣中濕氣較重,人體因陽氣生發,皮膚腠理疏松,濕氣易趁機進入體內,使脾因濕受困。而脾是氣血生化之源,主升清運化,脾胃受困,清陽也就無力上升了,如同被堵住源頭的湖水,失去了往昔的清澈與美麗,成為一潭死水,渾濁、無力。中醫上講,清氣不升便不能養神,而濁氣沒有下降,便會蒙蔽心神,人自然也就會變得頭昏欲睡。所以,《丹溪心法‧中濕》有“脾胃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嗜臥”的說法。由此看來,祛除脾胃濕氣是和周公說“再見”的首要任務了。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養生祛困粥——扁豆蓮子粥。
  
  您需要准備的材料是:白扁豆2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粳米100克。做法是:把銀耳用冷水泡發後撕成小片備用,白扁豆、蓮子、粳米洗淨後連同銀耳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後,開始用大火煮,大約半小時後,改用小火再慢慢熬,等到粥成關火。然後,給自己盛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不僅能讓味蕾開花,更是讓周公悻悻而歸了。
  
  中醫認為,白扁豆性甘味微濕,歸入脾胃二經。《本草綱目》上說:“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地。入太陽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病,清暑除濕而解毒也”,有健脾和胃、化濕利尿、消腫、和中益氣的功效,可主治脾胃虛弱、嘔吐、胸悶、腹脹、白帶過多、小兒疳積等病症。而蓮子是公認的老少皆宜的滋補佳品,其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能清心安神、醒脾開胃、益腎固精,主治脾虛久瀉、多夢失眠、心神不寧、健忘、高血壓、小便不利、腎虛遺精、婦女崩漏帶下等症。春季常喝此粥,不僅能祛除脾胃濕氣,還能健脾和胃,讓您輕松地趕跑瞌睡蟲。

 

  當然,如果您每天忙於上班或學習,並沒有時間進入廚房來為自己熬這款粥,那穴位按摩的方式是您最佳的備用選擇了。祛除脾胃濕氣最好的穴位莫過於足三裡穴。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找穴時,用手掌包住整個膝蓋骨,中指沿著脛骨伸長,在中指指端畫一條與中指成90°的直線,與食指方向延伸交會處就是該線與食指延伸方向交接點。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是強身健體的一個大穴。按摩足三裡不僅能調脾養胃、祛風除濕,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抗衰延年。古代養生家都喜歡灸灸足三裡,來達到長壽的目的。我國民間也有著:“艾灸足三裡,勝補老母雞”的說法,可見足三裡的用處之大。足三裡的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手指指腹輕揉此穴位,每次5~10分鍾。不過在按時要注意稍稍往人體上方用力。剛開始按時,如果有疼的感覺,那說明您體內脾濕較重,長期堅持按揉,疼痛感會逐漸減輕,這也表明您的脾濕在逐漸消失。二是晚上睡覺前艾灸3~5分鍾,也能很好的祛濕方法。
  
  此外,春季花茶因甘涼且散發芳香之氣,不僅可以提神醒腦,還能驅逐寒邪,促進陽氣的生發。像茉莉花茶就可“祛寒邪、助理郁”,不僅是春困飲茶之上品。唐人孫淑在其詩歌《對茶》中寫道:“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甌。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可見,一杯熱騰騰的春茶也是您防止周公騷擾的戰斗武器。

收起
展開
line@
TOP